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消息:
一位身心俱疲的女人,坚决要跟自己的丈夫离婚,除了女儿别的东西,其他的都不带走。
一位中年女人,带着孩子独自讨生活,其中的艰难,也是可想而知的。
那为什么,女人居然能不顾孩子的周全,也要态度坚决地结束自己的婚姻?
有人说,这样的母亲太不负责了,为了逞一时之快,要破坏家庭的完整性。
不管怎样,至少也要坚持到这个孩子长大,前期至少要给孩子安稳的家。
可大多数人都忘记了,未曾经历过别人的苦,又如何能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呢?
如果,婚姻当中已经积攒了太多的失望,女人长期都处于“丧偶式”的状态中,那么生活中有没有丈夫这个角色,好像意义也不会很大。
与其如此,还不如重新选择。
人类,之所以要跟另一个人走入婚姻,不就是希望今后能有个人,共同承担生活中的压力,遇到困难能有人帮忙,有喜悦的事儿也有人出来分享。
如果你的配偶,完全做不到上述的每一点要求,那么你们之间的婚姻关系,是否还有延续下去的必要?
如果,他只是一个“配偶”的代名词,你们之间注定,也不会走得太长久。
“丧偶式”的婚姻,带给人的,永远都是无穷无尽的痛苦。
你的生命历程他没有参与,甚至身上流淌着他的血脉的孩子,也不曾抽空陪伴过。
失职的丈夫,终究会被女人淘汰,当失望已经积攒到一定程度时,你们的分离就显得那样顺其自然。
如果,你不想另一半对你失去信心,那就好好经营你们的婚姻,扮演好在家庭中的角色。
01“丧偶式”的婚姻,充满了疲惫
结婚10年了,但丈夫却从未参与过家中的任何事情,每次下班回到家,他也总是习惯性地把手中的东西一扔,把整个人陷入沙发里面瘫坐着。
周末在家,更是以身体疲倦为由,从不主动做事情,拖地、洗衣服、做饭、看孩子、照顾公婆,从来都是李姐一个人在忙前忙后。
起初,李姐也体贴丈夫,自己默默把大小事情全都包揽了。
但丈夫似乎也默认了,家里的活儿就该妻子做,他是男人不能做这些家庭琐事。
哪怕妻子已经生病住院,他也不想插手家务。
在医院待了一周的妻子面容憔悴、形销骨立,急需卧床好好休息,可丈夫依然自顾自地玩儿。
说实话,李姐看到这些很心寒,或许就是自己当初的纵容,才让这个男人养成了一身臭毛病。
习惯于把某些责任推诿给对方,自己以各种理由不想参与,甚至在同一个屋檐之下,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没有。
这样的婚姻,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。
讲真的,脾气再好的人,也有失望的一天。
在生活上在工作上,你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,那你们的婚姻意义何在?
在攒够了失望和疲惫的时候,那个为你无条件服务的人,也是会离开的。
一个人,就算能力再大,她也撑不起属于两个人的婚姻,就算她是女超人,也经营不来只付出,没有一丁点回报的感情。
让一个人在婚姻里,撑起属于两个人的家,只会让撑着的那个人满心疲惫,有一天她的力气用光了,她会毫不犹豫地撇下这个压得她喘不过气的婚姻。
到时候,你也养成了无所事事的习惯,而她却早已经在没有你的日子里,锻炼出了自立的性格。
最终,得不到幸福的,是那个让女人有“丧偶感”的男人!
02“丧偶式”的婚姻,充斥着失望
李姐知道,10年的习惯已经定型,依照她丈夫的脾气,这些坏毛病看来是改不了的。
她之所以愿意退居幕后,是因为当初嫁人的时候,母亲告诫她:
做女人一定要贤惠,要解决好丈夫的后顾之忧,才能得到丈夫的疼爱。
后来,她便大包大揽了一切,起初丈夫也很感动妻子的付出,时常在同事和朋友面前夸赞自家的老婆。
可后来他慢慢也就习惯了,他认为妻子很能干,她一个人能顶好几个人的劳动力,妻子的爱让他有恃无恐。
但男人似乎忘记了一点,人并非机器也知道疲倦和辛苦。
这些年从未参与妻子的生活,早已让这个曾经以勤劳、贤惠自居的女人,产生厌烦和憎恨。
当失望已经积累得足够多时,李姐最终还是心平气和地提了离婚。
“丧偶式”婚姻的源头,其实就是一个人疲惫地撑着两个人的婚姻,而另一个人习惯了自己的懒惰和不自知。
对于另一个人来说,他的认知里:
配偶是足够爱我的,那个人既然愿意为我奉献出所有宝贵的东西,那么只要她还保留着对我的爱,我就能继续消费她的真情。
盲目自信,是可怕的。
人心,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变凉的,你从未成为他精神和生活中的伴侣,又如何能指望她这辈子,都能为你无条件提供各种服务呢?
无数事实也证明了:
“丧偶式”的婚姻,都不会太长久,没有人能永远忍受你的懒惰和无知。
就算配偶之前对你有过真心,但也在你一次又一次,享受他的胜利成果之后慢慢消失殆尽。
因为没有人习惯于,永远都把自己放在劳动者的位置上,他们也希望付出的真心能得到回馈,也希望体会被人珍惜、呵护的美好生活。
说到底,那些不幸福的“丧偶式”婚姻,全都是因为那个不愿一起撑起婚姻的人,不够爱另外一个人。
往后余生,愿相爱的两个人,不要互相消耗,不要把属于两个人的事,全都撇给另外一个人,让其自己一个人撑着。
俗话说,夫妻齐心,才能其利断金。
如果在婚姻里,两个人的心不能往一块使,那最后等待两个人的,只有一别两宽。
-END-